创业板指数年内涨幅45%。
导致很多人都会受到灵魂拷问:
今年收益跑赢指数了吗?
如果收益没跑赢指数,就好像有点难以启齿的感觉。
另一方面,也会让心态变得倍感焦虑。
市场在轰轰烈烈的上涨,自己却没怎么享受到收益。
一旦这种对比的念头愈加强烈,就会尝试让交易策略变得更加激进。
一不小心遇到今天这种级别的回调,又会特别打乱节奏。
投资有时候就像跑马拉松,踏错节奏,需要好长时间才能调整回来。
这一点,做惯短线的应该会深有体会。
格局这个词,听上去有些虚无缥缈。
到底什么是格局?
我觉得,一个人的格局,体现在对事物的全面的、客观的认知上。
能够透过表面去看到本质。
我们说,哎,这个人的格局比较高,就是这个意思。
就比如说,和指数对比收益,其实就不太客观。
有几个维度:
其一,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风格,有些年份是偏投机的风格,有些年份是偏投资的风格,
各人守各人的能力圈。
能不能做到无缝切换,这个还是比较难的。
因为风格的确认,需要一定的涨幅。
也就是说,当你意识到市场是偏投资风格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涨幅了。
这和龙头无法买在起涨点是一样的道理。
其二,创板指数、科创指数,被几个大的权重绑架,本身有些失真。
创板指数,前面易中天,后面一阳指+宁德,轮番接力。
抬着指数上去。
包括科创指数也一样,主要就是寒、中、海几个代表。
大部分个股,并没有和指数一样的涨幅。
就导致了“赚指数不赚钱”、“牛市和以往买了就涨的牛市不一样”的结果。
其三,对于吃满了指数涨幅的人,不必羡慕。
今年的表现,属于是阶段性收益,具有片面性。
换句话说,是对过往几年持筹的补偿。
单看今年的涨幅,很牛。
但是拉长时间看,收益一平均,年化好点的也就10、20个点的样子。
好的时候,都会出来炫耀一下;不好的时候,一般都不吱声。
报喜不报忧,人性使然。
当然,肯定有那些好手,能够不错的跑赢指数。
我们这里探讨的是,平均情况。
低点的仓位不可能恰好打满,所以跑不赢指数是正常的。
反过来,指数调整阶段,也不会有指数调整的深。
除非是经验不多,被“赚钱效应”所吸引。
主升唯诺,退潮重仓。
但是经历两轮行情后,也就成熟了。(不成熟,就被淘汰掉了)
事实上,我们不光不要和指数比收益,也不要和其他任何做对比。
就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外界牛也好,熊也罢;别人赚多也好,少也好。
就做好自己的能力圈。
付出“时间”和“精力”,转化为“经验”,最后落地为“回报”。
风动还是幡动?
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心是觉知外镜的镜子,但人常被外境牵动情绪,容易对现象做出过度解读。
尤其涉及到市场、涉及到金钱,恐惧与贪婪,无可避免。
如何引导自己超越对外相的执着,回归本心的清净,是投资路上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