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哪些行业最值得跟踪?我们从今天开始挑选十个主流行业,做一个详细的逻辑梳理。第一期是消费电子和猪肉。后面还会涉及ai,光伏,机器人,军工,消费,医药等等。
首先此时此刻属于跨年阶段,而跨年之后,什么行业能涨,什么行业会跌,唯一的标准,就是行业边际增速。
说的直白一些,假如24年的增速低于过去两年,那么大概率还是会跌,反过来如果是高于,那就大概率要涨。
不过以目前的环境,想找那种高歌猛进的行业,其实很难,所以我们就换了一个思路,找那种已经亏了两三年,从地狱有机会回到人间的行业。
第一个就是消费电子,后期所有的行业,都是按照前世,今生和未来的顺序来聊。
对于消费电子来说,过去十年的核心逻辑,就是创新驱动红利。
比如13年有了大屏手机,于是出现了一波换机潮,等换完了,行情也就结束了。再比如19年有了无线耳机,随后两年又是一波更新迭代的行情,换完结束。而19年到20年又叠加了5g换机潮。
从20年到现在,就处于一个创新空白期。说的直白一些,并没有出现一个新功能,刺激大家换手机,所以行业增速连续三年下滑。
而此时此刻再展望未来,会存在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悲观假设。如果始终没有新的驱动出现,那最差也不过就是过去三年的状态。但是三年前是有一个换机高峰的,这些手机也到了该换的时候,只要从增速下滑,恢复到一个正增长,那么股价就有估值修复的空间。
另一种就是偏乐观的假设,如果未来ai手机或者ai电脑推广顺利,对消费电子来说就可以形成新的催化。
一句话总结就是连跌三年之后,已经跌透了,未来只要有一点点阳光,都可以灿烂。
第二个困境反转的代表是猪肉。
这里有长期和短期两个核心逻辑。
从长期来看,以往是四年一轮回,涨一年半,跌两年半。但是过去4年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周期时间拉长。
一个是19年赚的钱太多了,大家很抗揍。另一个是小散户大量退出,留下的都是集团厂,集团厂更抗揍,所以行业集中度越高,周期越长。最后就是二次育肥的出现和psy指标的提升,同时更多人选择二元杂交。由于时间原因,最后这三个细节,后期有时间我们再展开说。
最终过去发生的事情,就是原本22年应该是上涨的,并且肉价也的确涨了,并且涨幅还是超预期的猛。但是持续时间只有半年不到。
相当于过去的三年半里面,只有半年是赚钱的。
而此时此刻,19年积累的利润已经基本亏完了,同时行业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那么明年再亏半年,就会有更多的养猪场扛不住了。
假定明年亏半年,还不能完全导致供给大规模减少,那25年继续亏,大家几乎是不可能抗住的。
接着再看短期。
股价炒的是预期。所以股价和肉价基本是反向运行的。肉价上涨,股价跌,肉价下跌,股价涨。因为肉价跌的越多,养猪的就亏得越多,这样他们被淘汰的可能才越大,进而促进供给减少。
从肉价的角度来看,一般年前的两个月到最后一个月区间,也就是12月9号到1月10号是消费旺季,而从年前一个月开始,尤其是年后到四月,是肉价的淡季,往往肉价出现调整的概率也就越大。
那么对应的过去两周,其实就是股价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而现在其实最难的一段马上就要过去了。
实际上,旺季的猪价预期16,,最终连15都没到,已经是低于预期了,当然肉价低于预期就等于股价超预期。
同时猪肉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跟股市反向运行。所以指数反弹的时候,猪肉股会承压,如果市场反弹低于预期,对猪肉股就比较友好。
所以后期每次回踩20天线,都是值得博弈的机会,同时提前想好止损空间。
最后回到市场,我们给两个结论。
第一, 从性质上来讲,反弹的源头,是周四,而周四反弹的主力军基本都是逻辑不好的方向,这也就决定了性质上,只是超跌反弹,而距离大反转还需要时间。
那这个所谓的时间的话,本质上它就是需要一个产能去化的过程。因为现在压制指数的最大体量,一个是地产,一个是新能源。目前都是面临供给过剩,那么明年的话,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产能去化的横盘震荡,后期才能完成一个正式的反转。
而一些逻辑顺的方向。虽然他们还是在30°向上,但是体量太小了,即便是能够新高的话,也对指数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所以基调上看的话,还是要重板块轻指数。
第二,从力度上来看,虽然指数是飘红的,但是出现了题材的补跌,同时,盘面整体的反弹力度还是很弱,所以说,这个地方还需要经历一两天的震荡休整。
而从明天的走势来看的话会存在一个反抽,甚至五天线的一个需求。如果说反抽完之后,直接保持一个红盘,就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但是反之,如果反抽之后走出一个冲高回落,尾盘再下来的话,那么明天的尾盘和后天,会是题材股的一个二次博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