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冲高回落,但未来三个月并不悲观,我们的中期判断没有任何变化,三月底到四月初是起点,6月底到7月初是终点。四月是最-佳选股月,未来静待花开盛夏。
如果说的更远一些,我们不仅看好2025,更看好2026,本轮虽然不会是轰轰烈烈的大牛,但复制2016到2017没有任何-问题。
为什么有以上结论呢?我们做一个多空力量对比,就很简单了。下面这段内容,略微有点烧脑,但最好可以保存下来。
第一,从长期维度,过去三年的下跌,源头是消费,地产,新能源。而想判断能否有牛,就等同于两个问题。
第一,是否见底。第二何时反转。
对于第一个问题,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行业价格是否见底,显然目前已经跌回盈亏平衡线。对于第二个问题,就是去库存什么时候结束,那就什么时候反转。
所以长期结论是,过去三年,没有任何反转可能,但从今年开始,已经具备了条件,无非就是等待一个边际改善的信号而已。这时候行业库存数据+季报,就是关键。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未来两年,最差不过就是横盘,稍微给点阳光,就会灿烂。我们的信心,并不是反转有多容易,而是此时此刻的起点足够低。
第二个问题,落地到短期,为什么四月是绝佳选股月呢?
你只要想明白买入和卖出力量,就很清楚了。
第一,为什么卖?无非两个因素,一方面回避业绩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回避业绩萎靡的公司。
第二,为什么买?要么潜伏业绩股,要么业绩落地后买超预期公司。
那么你用此时此刻vs半个月后,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先看卖出力量。
那些避雷的,肯定会提前动手,而时间越往后,利空落地的越多。就会形成一个担忧情绪的边际递减。
就像你饿了,吃第一个包子感觉很香,第二个也不错,但到了第十个也就无感了。那么最终见底的版本,就应该是业绩利空一个个出,直到某一个出来后不跌反涨。
再看买入力量。
现在买入的少,那只是因为公布业绩的少而已,加起来连5000家的0.1%都不到。但随着时间推移,业绩超预期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多。
并且最早出业绩的,也会产生联想效果,比如港股的卫龙,就把量贩零食带了起来。比如最近一周业绩利好,其实集中在soc芯片和减肥药。很明显对板块有拉动作用。
而半个月后。
现在避险的资金,很可能就会选择接回,同时业绩超预期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多。5000家公司,你连10家还挑不出来吗?
到时候,就变成依托业绩的结构性行情。业绩好的无视指数独立涨,业绩差的,同样也跟不上指数。
就像这张图所统计的,四月个股的涨跌跟业绩的关联度是全年最高的。
而回到今天盘面,我们注意三个细节。
第一,按照昨晚视频计划,我们说的很清楚,尾盘翘尾,走势不看好,反抽5天线先出后接。从今天走势来看,上午刚好摸完5天线就回落。
说明市场还是惊弓之鸟。当然这种走势非常容易理解,因为现在本身就是筑底期,大家心里很清楚短期不会进攻,所以都是互相博弈做差价。
第二,昨天尾盘那个翘尾的性质,很重要。
虽然指数冲高回落,但个股是涨多跌少,尾盘是温和回落。如果昨天是单纯的翘尾诱多,那今天应该是冲高回落,跳水普跌才对。
所以,这更像是大资金在下跌过程中,一边抄底一边做差价。
第三,应对上,还是之前的看法不变。
如果对自己选股有信心的,就无视指数,专心依托5天线做业绩预期型或者已经落地的,这是我的选择。
如果没信心的,依然还是老办法,反抽压力位走,下来的再接。其实你回顾过去一周,这几乎是唯一可以活下来或者降成本的方式。
只不过很多人战胜不了心理的那道关。每次反抽你都觉得企稳了,想追,每次回踩你又瞬间陷入担忧。总是被情绪带着走。
而此时此刻的市场,就像女神刚分手,能够抚平伤口的唯一解药就是时间。只不过,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分手了,而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女神终于分手了,那么接下来我的机会,也就到了。
最后还是我们的仪式感,点亮爱心,你永远可以相信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