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永磁板块异动!中报预增 + 出口管制 + 新能源车爆单,核心逻辑深度拆解

一、业绩预增引爆市场情绪

中报数据超预期

华宏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3047%-3722%,北方稀土预增 1883%-2015%,这两大龙头企业的业绩爆发直接点燃了板块热情。业绩增长的核心原因在于稀土产品价格上涨与需求放量:北方稀土子公司内蒙古北方稀土磁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订单饱满,而华宏科技通过稀土废料回收业务受益于资源循环利用政策红利。


行业盈利拐点确认

稀土永磁产业链企业在 2025 年上半年普遍实现盈利改善,反映出行业从周期底部的复苏趋势。例如,北方稀土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价格上调至 19109 元 / 吨(环比增长 1.51%),持续提价直接增厚企业利润。这种盈利改善预期通过财报数据得到验证,吸引资金加速布局。


二、政策组合拳重塑供需格局

出口管制与打击走私强化供应约束

中国对镝、铽等 7 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叠加国家安全机关在 7 月 18 日披露的打击稀土非法出境行动,进一步收紧了全球供应链。此前缅甸矿进口受限、国内环保政策限制中小矿企产能,导致稀土供给弹性下降。据测算,2025 年氧化镨钕供需缺口达 28 吨,供应紧张成为价格上涨的底层逻辑。


总量调控政策深化行业集中度

《稀土管理条例》将进口矿纳入总量控制指标,同时要求其他冶炼分离产能必须在两大稀土集团指标下生产。这一政策推动行业资源向北方稀土、盛和资源等头部企业集中,龙头企业议价权显著提升。例如,北方稀土通过精矿提价和配额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主导地位。


三、需求端多引擎驱动长期增长

新能源汽车与风电需求爆发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 1600 万辆(同比增 30%),头部车企钕铁硼磁体采购量同比增 40%;风电领域新增装机量 25GW,带动钕铁硼需求增长 25%。这两大领域构成稀土永磁需求的 “双引擎”,直接拉动金属钕价格从年初的 40 万元 / 吨涨至 46.64 万元 / 吨(涨幅 17.2%)。


新兴领域开辟增量空间

人形机器人量产加速(头部磁材企业已开始供应订单)、低空经济对轻量化电机的需求增长,以及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提升,共同推动高性能钕铁硼磁体需求。这些新兴场景的爆发性增长,使市场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长期需求预期显著上调。


四、国际博弈与技术突破共振

美国供应链焦虑凸显中国话语权

美国国防部以 4 亿美元入股 MP Materials 并承诺十年采购其磁铁产品,反映出其对中国稀土加工能力的高度依赖(美国 98% 的稀土磁体依赖进口)。但短期内美国本土产能难以释放(如 Round Top 项目投产目标为 2026 年),中国在稀土全产业链的优势仍将持续,这一战略地位强化了国内稀土企业的估值逻辑。


技术突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地质大学发现的新矿物 “钕黄河矿”,为白云鄂博矿床的稀土高效开发提供了科学支撑,可能缓解中重稀土资源稀缺问题。同时,英思特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磁材生产成本(如磁路设计优化减少原材料用量),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


五、风险与挑战

国际替代产能的长期威胁

美国 MP Materials 扩产计划、格陵兰稀土项目等可能在 2026 年后逐步释放产能,长期或对轻稀土价格形成压制。但中重稀土因技术壁垒高,中国仍将保持垄断地位。


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出口管制政策的具体执行力度、环保检查频次等因素可能影响短期供给弹性。若政策放松或走私规模反弹,可能导致稀土价格回调。


下游需求的周期性波动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行业受政策补贴退坡、技术路线变革(如铁氧体电机替代)等因素影响较大,需警惕需求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稀土永磁板块的异动是业绩、政策、需求与资金共振的结果,其核心逻辑在于供给约束下的价值重估与需求爆发驱动的盈利改善。短期来看,政策收紧与需求旺季(如新能源汽车 “金九银十” 销售周期)可能推动板块继续走强;中长期需关注国际产能释放与技术替代风险。龙头企业(如北方稀土、金力永磁)及技术领先的磁材厂商(如英思特),同时警惕市场情绪过热带来的波动。


本文资料来源:金融界


稀土永磁核心概念股:https://group-app.itougu.com/hotspot/subject/detail?id=90000912

风险提示
1、文章所示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或观点。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网站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上述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因信息错漏引起的损失本网站概不负责。
2、如您认为本网站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相关证明材料,及时与网站客服取得联系,以便网站做出处理。
参与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