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牛市是什么样的?现在A股是牛市吗?
本文直接回答,解密牛市思维。
A股牛市是什么样的?最近市场在3800点区域,争议和讨论声音加大,我们题材领航从最近的两轮牛市行情,梳理出很重要的一些脉络,让大家熟悉牛市,熟悉它的味道,它的气质,它的样貌。
以史为鉴,市场没有新鲜事。通过这篇文章,我觉得很多朋友,大体会对理解A股的现在和未来,有很多思考,有一定判断,这有很大意义。
2005-2007年牛市
最高点位和最低点位:上证指数从998.23点上涨到6124.04点。
累计涨幅:涨幅高达513.49%。
累计上涨时间:持续862天。
领涨板块:非银金融、有色金属、房地产、国防军工和机械设备等。
当时领涨知名个股:中信证券,期间股价大幅上涨;万科A作为房地产龙头股,股价也有显著涨幅;中国船舶从沪东重机变身而来,股价从5元上涨至300元左右,涨幅巨大;山东黄金等有色金属股也有突出表现。
2014-2015年牛市
最高点位和最低点位:上证指数从2050.44点涨至5178.19点。
累计涨幅:涨幅为152.54%。
累计上涨时间:持续355天。
领涨板块:基建、软件、房地产、非银金融等。
当时领涨知名个股:中国中车因南北车合并,半年涨幅达780%左右;西部证券等券商股表现突出,西部证券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1月,股价从最低的8.3元左右最高涨至34.9元左右,涨幅超过300%;兰石重装作为2014年新股,累计涨幅高达684.30%;同花顺等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也有较大涨幅,2014年涨幅达360.90%。
20052007年与20142015年两轮A股牛市的对比分析,背景、政策、经济、行业、改革等方面。
一、20052007年牛市:制度红利与经济腾飞驱动的价值牛
1. 产生背景
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处于“大缓和”周期,美国房地产繁荣带动大宗商品需求,中国加入WTO后出口激增,成为“世界工厂” 。
国内矛盾:A股长期受股权分置问题困扰,非流通股占比超2/3,市场估值体系扭曲,投资者信心低迷。
2. 政策环境
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4月启动,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实现全流通,解决“同股不同权”问题,释放制度红利。
产业政策: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推动基建、资源类行业发展 。
3. 经济环境
高速增长:2006年GDP增速达11.6%,连续五年超10%,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 。
出口导向:外贸依存度突破60%,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2.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5% 。
4. 宏观基本面
企业盈利: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从2005年的18%跃升至2007年的49%,金融、能源、地产等行业贡献主要利润 。
人民币升值: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21%,吸引外资流入超2000亿美元 。
5. 行业基本面
资源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铜价从2001年1.3万元/吨涨至2006年8.6万元/吨),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同比增长99.3%,铅锌冶炼利润暴增305.7% 。
金融地产:银行业净利润年均增长30%,万科A、保利地产等房企受益于城镇化,股价涨幅超10倍 。
制造业:中国船舶(原沪东重机)因航运景气周期,股价从5元涨至300元,涨幅达60倍 。
6. 货币政策
稳健偏紧:2006年央行3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25%升至4.14%)、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4.5%,但汇改后外资流入抵消了紧缩效应 。
7. 证券市场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底超90%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3万亿元扩容至2007年的32万亿元。
机构投资者培育:社保基金、QFII规模扩大,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从2005年的5000亿元增至2007年的3万亿元 。
二、20142015年牛市:杠杆资金与政策预期催生的泡沫牛
1. 产生背景
经济转型压力:GDP增速从2010年的10.6%降至2014年的7.3%,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政府提出“互联网+”“大众创业”等新经济战略 。
流动性宽松: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QE)持续,中国央行自2014年11月起6次降息、5次降准,释放流动性超5万亿元 。
2. 政策环境
金融创新:2015年7月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P2P、股权众筹等业态 。
资本市场开放: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北向资金单日额度520亿元,推动A股纳入MSCI等国际指数 。
3. 经济环境
增速换挡:GDP增速进入“7%时代”,制造业PMI多次跌破荣枯线,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13年的19.8%降至2015年的1% 。
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17.9万亿元,企业部门杠杆率超120%,经济“三期叠加”压力凸显 。
4. 宏观基本面
盈利疲软: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从2013年的12%降至2015年的2%,创业板指市盈率最高达130倍,远超基本面支撑 。
杠杆狂欢:融资融券余额从2014年中的4000亿元飙升至2015年中的2.3万亿元,场外配资规模超2万亿元 。
5. 行业基本面
TMT与互联网金融:东方财富、同花顺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营收增长超70%,乐视网股价涨幅450%,但多数企业盈利未兑现 。
基建与国企改革:中国中车因南北车合并,市值一度达1.1万亿元,但合并后净利润下滑30%。
券商与保险:西部证券、中国平安等金融股受益于交易量激增,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增长200% 。
6. 货币政策
全面宽松: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6%降至4.35%,存款准备金率从20%降至17%,M2增速超13% 。
定向支持:央行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向棚改投放2万亿元,推动房地产去库存 。
7. 证券市场改革
注册制试点:2015年12月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启动注册制改革,但因股栽暂缓实施 。
多层次市场:新三板扩容至5000家企业,创业板并购重组规模超1万亿元 。
三、两轮牛市核心差异对比
维度 20052007年 20142015年
驱动核心 股权分置改革+经济基本面 杠杆资金+政策预期
流动性来源 外资流入+企业盈利积累 银行信贷+场外配资
领涨板块 资源、金融、地产 TMT、互联网金融、国企改革
估值水平 市盈率中位数35倍(合理偏高) 市盈率中位数80倍(严重泡沫)
政策风险 主动调控(加息、升值) 被动救市(暂停IPO、限制减持)
四、历史启示
1. 制度改革是长期动力:股权分置改革为A股市场化奠定基础,而2015年杠杆牛因缺乏基本面支撑最终崩盘。
2. 流动性双刃剑:宽松货币可短期提振市场,但过度杠杆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如2015年股栽)。
3. 产业趋势决定主线:2005年受益于工业化,2015年聚焦新经济,未来科技自主创新或成关键。
A股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这一年目前算结构性牛市特征。
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10日,A股市场呈现出结构性牛市特征,科技与高端制造主导行情,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下指数屡创新高,但波动显著加剧。以下是具体梳理与分析:
一、指数表现:科技成长领涨,分化格局凸显
1. 主要指数涨幅
上证指数从2863.13点涨至3962.32点,累计上涨38.73%,期间最高触及3962.32点(2025年9月3日),创2015年以来新高 。
深证成指从8435.70点升至12925.34点,涨幅54.29%,创业板指从1615.32点飙升至3053.75点,涨幅达89.44%,科技属性较强的指数表现显著优于大盘 。
科创50指数全年涨幅28.51%,半导体、AI算力等硬科技赛道成为核心驱动力 。
2. 行情节奏
2024年四季度:政策底(“新国九条”)与估值底共振,市场从破净率超13%的历史低位(类似2005年998点)启动,科技股率先反弹 。
2025年二季度:美国加征34%关税引发4月7日千股跌停(创业板指单日报跌12.5%),但政策托底(中央汇金增持ETF)与资金回流推动市场快速修复 。
2025年下半年:流动性宽松(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与产业政策(“人工智能+”行动)共振,科技股加速上涨,创业板指在8月单月上涨24.13% 。
二、领涨板块:AI算力与国产替代驱动产业革命
1. 通信与计算机:AI算力需求爆发
通信板块全年上涨96.5%,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因全球AI算力投资激增(谷歌、Meta资本开支超800亿美元)股价分别上涨超30倍和320%,但9月受大摩下调评级影响出现调整 。
计算机板块涨幅93.1%,AI应用(智能驾驶、金融科技)与信创(央国企信息化支出释放)双轮驱动,科大讯飞、用友网络等龙头业绩预增超50% 。
2. 稀土永磁与能源金属:反内卷政策重塑供需
稀土指数上半年上涨18.12%,北方稀土因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价格上调1.5%及人形机器人需求拉动,股价涨幅超200% 。
能源金属(锂、铜)受益于新能源车销量增长33%(上半年546.9万辆)与供给侧改革,赣锋锂业、洛阳钼业等企业盈利修复 。
3. 创新药: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板块年内涨幅48.7%,港股恒生创新药指数最大涨幅70%,药监局加速创新药审批(30个工作日内完成)推动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企业突破商业化临界点 。
三、资金与政策:杠杆资金与产业政策的双重博弈
1. 流动性支撑
杠杆资金:两融余额从2024年9月的1.5万亿元增至2025年8月的2.1万亿元,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从8%升至12%,科技股杠杆交易占比超40% 。
外资回流:2025年上半年北向资金净买入101亿美元,重点加仓新能源、高端制造,MSCI中国指数纳入因子提升至20% 。
2. 政策
货币宽松:从9月24日开始降息降准周期开启。
反内卷政策:2024年7月首次提出,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供给侧优化,隆基绿能、宁德时代等龙头市占率提升 。
资本市场改革:注册制深化与中长期资金入市(社保、保险)推动科技企业融资,科创板IPO规模在2025年突破5000亿元 。
四、风险与分化:估值泡沫与板块轮动并存
1. 估值分化
科技股估值偏高:创业板指PE(TTM)从25倍升至46倍,接近历史均值,但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个股动态PE超100倍,显著透支未来增长。
传统行业滞涨:银行、煤炭板块涨幅不足5%,破净率仍超20%,反映经济转型期传统产业盈利承压。
2. 波动加剧
2025年市场波动率(VIX中国指数)较2024年上升50%,量化交易(占成交额30%)与杠杆资金放大短期波动,科技股单日振幅常超10% 。
板块轮动加速:8月通信、计算机涨幅超30%,但9月资金转向消费(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与防御(高股息),美的集团、长江电力等标的获外资增持 。
五、历史启示:科技牛与政策牛的交织
1. 与2015年对比
驱动逻辑:2015年依赖杠杆资金(场外配资),2025年更注重产业基本面(AI算力、人形机器人)与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 。
风险特征:2015年杠杆率(融资余额/GDP)达3.2%,2025年为2.8%,监管对两融风险把控更严格 。
2. 未来展望
上行空间:市值/GDP比率(64.1%),2021年峰值(78%)仍有17%空间,若达到2015年水平(89.3%),。
总之:
这轮行情是科技革命+政策红利+资金宽松共振的结果,AI算力、国产替代与高端制造构成核心主线,但需警惕高估值板块回调与传统行业估值修复的再平衡。投资者应聚焦业绩确定性,政策受益方向,中长期视角和短期波动防范和兼顾,在波动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题材领航体系,经过多年考验,战果多,效果好。本已经从经验主义到因果思维到辩证思维,至今已经自成系统思维,分析系统+选股系统+择时系统,在过去的10多年持续地优化升级,简单分析一点思路:
基于A股近一年,量化多,机构多,游资难,炒作难,题材周期乱,情绪转折快。尤其最近几个月,这些特征更加明显。所以有寒王的出现,有银行的碎步,有富联的持续,有军工的闪退,有稳定币的难拿住。
我以前也说过,股市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那么市场经常变化,只有能比较长期有效反复覆盖赚钱机会的体系是好体系。
以结果论,题材体系之前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是目前是有减弱的,甚至有无效期,当然还没完全过时淘汰,但已经不是如日中天的时代了。
未来的A股市场,多路资金,多个流派,多样风格,多方体系,多元共存,赚钱机会此起彼伏但花样也会多,不开放包容,不兼容并包,也就干瞪眼,捕捉不到或者突然受挫。
题材领航,作为主打题材热点风格,作为深度主观投资体系,拼理解力的体系,也要做出一些重大改变,后面给大家做好过度,持仓做好跟踪分析,尽量合理时机卖出,在昨天911开始逐步新开仓。
1、选股:所谓题材股,成长股,价值股,大盘股、小盘股、机构票、游资票,有类无类都看都做。
2、选时:首要重选时,只在优势位置买和卖,选时比选股重要,买对了位置顺畅,买错了位置坎坷。
3、持续性:板块越来越缺少持续性,怎么办呢?日内热点靠速度,近期热点靠节奏,整体一般靠个股。
4、分散性:A股总体是震荡向上行情,也就是说震荡时间其实很多,分时剧烈。分散利于调仓。
5、只看走势:不预测,不乐观,不悲观,不强求,不执念,戒掉走势外的因素。什么类和什么名无关。止盈止损和调仓换股也都无关。只看走势是否符合技术条件。行情缘起缘灭都随它。
具体到两个产品:
6、核心龙头:题材连板龙头,行业龙头、抱团股、强势独立股趋势股,都算是。处于当前强度最高+市场表现靠前+持续性好+强反馈的,此时介入,弱反馈减仓和清仓,风险信号快速逃跑,控制在中短周期操作。
7、超短强牛:所有个股的,多头走势,波段走势,趋势走势,上行周期,注重在个股强势表现的初期入场,顺势而为,强势加仓,弱市减仓和卖出,风险信号当日逃跑,控制在短周期操作。
总体上可以说是:
1、道:市场规律的周期循环。
2、术:不滞于何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
3、心:知势知始,知势知止,自如、自在、平常心。
过去的一年,我们的总策略是围绕两个:
顺着新质生产力的6大类:
挖掘十五五规划科技行业未来有潜力的4大类:
最近三个月的成绩如下,让助理给你说一下,怎么进圈看,看看我们做的好的交易是什么模式,看看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公司名称:深圳市新兰德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执业编号:陈雪松 A0780624080002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