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场呈现典型的“冲高回落”格局,三大指数早盘一度集体拉升,但午后迅速走低,最终全线收跌。截至收盘,沪指报收于3116.39点,下跌1.15%;深成指下跌1.06%,报9560.44点;创业板指跌幅最大,达1.64%,收于1840.11点。市场情绪明显转冷,个股呈现普跌态势,全市场超过4600只个股下跌,仅有不足500只个股上涨。
尽管指数表现疲弱,市场交投却异常活跃。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到3.135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7584亿元,创下年内第三高的成交纪录。这一放量下跌现象,既反映出资金在高位分歧加剧,也显示出市场在当前点位多空博弈激烈。
从板块表现来看,市场结构性行情极为突出。尽管多数板块收跌,但机器人、芯片产业链和CPO(共封装光学)等少数板块逆势走强,成为弱势中的亮点。以下就涨幅居前的三个板块进行详细分析:
一、芯片产业链:中芯国际创历史新高,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芯片板块今日表现最为抢眼,中芯国际(***)收盘大涨超7%,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成为带动板块情绪的核心标的。此外,北方华创、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等细分领域龙头也均录得可观涨幅。
芯片板块的强势表现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近期行业基本面出现积极信号,全球半导体销售数据回暖,国内晶圆厂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二是国产替代逻辑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背景下再次强化,市场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预期升温。此外,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下游需求爆发,也为芯片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从资金动向看,不少机构资金正在加大对半导体板块的配置力度,中长期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
二、CPO(共封装光学):AI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迭代驱动增长
CPO板块延续近期强势,多只概念股盘中大幅冲高。作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CPO技术因其高速、低功耗等优势,正逐步成为数据中心光模块升级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AI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爆发,高速光模块市场需求激增,行业已进入高景气周期。
板块内多家企业宣布扩大产能或切入国际客户供应链,显示出国产CPO企业正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从估值角度看,尽管部分个股短期涨幅较大,但在AI浪潮推动下,相关公司业绩弹性显著,仍具备中长期关注价值。
三、机器人概念:政策与产业共振,龙头股频频连板
机器人板块延续近期强势,成为弱市中一道风景线。龙头股首开股份(***)回封涨停,近12个交易日已斩获11板,强势格局明显。景兴纸业、均胜电子等也实现3连板,显示资金对该主题的追捧热情未减。
机器人行业的驱动逻辑清晰: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机器人智能化、通用化发展;另一方面,制造业自动化改造需求持续释放,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超预期。政策面上,工信部等部门多次发文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上海等地方也推出具体扶持措施,形成“政策+技术+需求”的三重共振。
值得注意的是,该板块内部已出现一定分化,资金更倾向于投向有实际业务进展或技术壁垒的企业。投资者在参与时需注意节奏把握,避免盲目追高纯概念标的。
其他板块及个股表现:
低价股群体今日表现活跃,香江控股、山子高科、上海建工等多只低价股实现5连板,显示部分短线资金仍在积极寻找做多突破口。另一方面,有色金属板块大幅调整,晓程科技跌超9%,拖累板块情绪。大金融、稀土永磁等权重板块也跌幅居前,对指数形成明显压制。
市场展望:
整体来看,今日A股虽放量下跌,但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芯片、CPO、机器人等科技板块逆势走强,反映出资金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主线中寻找确定性机会的态度未变。短期市场或仍以震荡为主,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有业绩支撑、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优质标的,避免盲目追涨杀跌,合理控制仓位应对波动。